大葉大學設計暨藝術學院 楊旻洲
去年(1997)九月初,有兩位世界知名的女士在相隔數天內先後去逝了,一位是風姿綽約、舉手投足都成焦點的英國王妃黛安娜,一位是滿面皺紋、風塵樸樸在印度行善濟世的修女德蕾莎。黛安娜王妃因車禍過世時,國內各種新聞媒體均大幅深入追蹤報導,而且持續達數週之久,出殯時,許多電視台更是以現場實況轉播將過程全程傳送到觀眾眼前。相形之下,德蕾莎修女逝世的消息所引起的震撼,似乎比黛安娜王妃小了許多,報紙報導不足一整版,持續也大概不到兩三天。
去年(1997)國內也有一位知名度似高非高的善心人士過世了,他是嘉邑行善團的團長何明德先生。何先生一生以其善心感召許多人,共同設計建造了許多橋,也因此造福了許多地方。他過世時,國內正上演著政壇一位知名男士與一位廣播界知名女士的緋聞案。連續數天,報紙多頁重要版面、電視頭條新聞幾乎都是緋聞案的報導,相形之下,有關何先生的報導似乎少得可憐。用知名度似高非高形容何先生,並不是對他不尊敬,而是在向許多人提及何先生時,確實大多數的人都不知道他的名字,最多只是略知他的事蹟而已,至於緋聞案男女主角的姓名,則每個人都可以很快說出來。無獨有偶,與國內緋聞案相似的情況今年再度上演,數天前,當美國總統柯林頓的緋聞案調查報告公佈時,新聞媒體又是極盡詳盡之能事。而今年由新聞媒體對兩位女士逝世週年的報導上,似乎也只能看到許多人對戴安娜王妃的追思。
德蕾莎修女與何明德先生一生對世人無私的服務與奉獻,以他們的胸襟,相信不會在意新聞媒體對他們報導的多寡,也不會期望世人對他們的歌功與頌德,只是當我們常常抱怨好人難尋時,可曾捫心自問,我們又做了什麼?難道不是因為我們這些讀者觀眾偏愛八卦新聞,使得記者與編輯們在對兩類新聞的報導上做了某種程度的取捨?而也令人痛心的是,這些新聞媒體的記者與編輯們不都是受過專科、大學甚至研究所的高等教育嗎?難道他們在面對這兩類新聞時,連報導份量的平衡都無法判斷與取捨?
由這些新聞事件的比較,令人不得不去思考新聞報導與高等教育的意義。如果新聞媒體不是在增進人類生活的品質,言論自由與媒體的發達有何意義?如果高等教育的結果只是培養出一批譁眾取寵、追逐八卦的知識份子,高等教育又有何價值?韓文公嘗因駢體文的華而不實而有「文以載道」之說,鑑古思今,怎不令人感歎?
觀時事,看人生,心有所感,因此提筆為文,希望藉由本校的新聞刊物 – 大葉通訊 – 把個人對一些事情的觀察與體驗以簡短的文章提述出來,一方面希望能對充實這個刊物的內涵有所貢獻,另一方面則是希望能拋磚引玉,提醒本校教職員生能多用心去思考,因此將系列的文章取名為「學而不思則罔」。盼望大家都能慎思明辨,更盼望大家心中能多一點熱血,多一點對人的關懷與對這塊共同土地的愛。
有一次看證嚴法師的書,看到一段發人深省的話。她說,以前看佛經中曾提及有「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當時她百思不解,為何如此厲害,會有千隻手千隻眼。後來當她看到每次有災難發生時,慈濟人發揮人饑己饑、人溺己溺的精神,深入災區,探訪傳達災情,協助救濟災民,她恍然大悟,原來這就是「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正是「一手動時千手動,一眼觀時千眼觀」,每一個慈濟人的眼睛都是菩薩的眼睛,每一個慈濟人的手都是菩薩的手。
當時看到這一段話,內心激盪不已。一句「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如果一念為己,只會立於佛像前,雙手合什,或焚香祈禱,或捐錢奉獻,只為祈求菩薩保佑己身平安,保佑自己輝煌騰達。如果一念為人,則凡心即佛心,人手成佛手,人眼即佛眼,慈悲喜捨,菩薩自現。由此觀之,德蕾莎修女的修女會,何明德先生的嘉邑行善團,不也都是「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的化現嗎?
讀聖賢書,文句雖同,人心不同,文義、行止自然有別,由證嚴法師的體悟,您體會到「學而不思則罔」了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