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本文摘自交通部於民國八十年出版的「揭開地球的面紗」宣導手冊。
大氣探測(一)
在很久很久以前,人類對地球上一切大自然的現象是完全無法預知的,因此常受到種種不可抗拒天災的摧殘、破壞,以致損失了無數的財富,甚至寶貴的生命。然而聰明的人類,經過長時間的努力,終於能準確的觀測並預測出天氣的變化,使人類不再受到天氣的束縛了。
中央氣象局為了提供全國民眾正確的氣象資訊,在國內各地區的平地、高山、海島,建立了分布均勻的地面氣象觀測站,及密集的自動雨量及氣象遙測站網,觀測各地區接近地面或海面的各種氣象要素,例如:氣壓、氣溫、濕度、降水、風、雲、日射、日照、巨見度及種種天氣現象,以做為氣象預報作業的基本素材。
如何去蒐集氣象資料呢?除了部份用目視觀測外,主要是依賴各種氣象觀測儀器,例如:測風的風向風速計、測大氣壓力的氣壓計,測降水的雨量儀,測大氣冷熱及乾溼的溫濕度計,測水分蒸發的蒸發器,測太陽輻射的日射及日照計等,這些儀器都是地面氣象觀測的重要設備。
現代的地面氣象觀測設備,大部份都採用自動測報系統。由各種儀器感應到的氣象要素信號,經過通信線路傳輸至觀測室內處理後的數據或符號,即時顯示在電腦螢幕或記綠在紀錄器上,氣象人員就可隨時監視天氣的變化情況。中央氣象局的預報中心彙集這些資料,作為分析、研判並預報天氣的重要依據。此外,這些資料也提供氣象學術研究及各行各業的應用或參考。如果缺少這些基本資料,預報天氣就失去憑藉,我們就不可能有正確的氣象預報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