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4日 星期一

聖安東尼奧市

聖安東尼奧市對許多人來說,可能只是個陌生的名字,可是它在美國卻是排名第七的大城市(2006年),在德州也僅次於休士頓市而已!(在1999年時為第八大城,達拉斯市為第九大城;2000年與達拉斯市互換排名,2005年又再度超前。) 筆者因工作而調派至此,一晃眼也有數年光景,就藉這兒來介紹它的一些特色。當你有空來到德州時,可別錯過聖安東尼奧市哦!

Alamo Plaza這裡介紹聖安東尼奧市的地理位置、發展歷史及城市現貌、風景名勝、學校及圖書館、歐洲傳教士及移民在此建立的教會遺跡、高速公路系統發展歷史、主要大眾傳播媒體、數屆國家職籃聯盟冠軍的馬刺隊六旗德州嘉年華主題樂園、海洋世界主題樂園,滑水道水上樂園,沖水鎮水上樂園等等。此外,由於有不少網友們希望能更瞭解聖安東尼奧市,故藉此一隅回答一些食、衣、住、行、電話、證照等等常見問題,並與大家分享交流異地生活經驗。

聖安東尼奧市:閒話當年

Texas Map1718年,德州丘陵地區的最南端,在一大片翠綠的森林中隱約可見到一個印地安部落,清澈的河水靜靜地流著,它的源頭正是來自北邊的冷洌山泉。這個美麗的景色深深吸引了西班牙的聖方濟修士,於是在此建立了聖安東尼奧教會,日後成為聲名顯赫的阿勒摩,並在教會周圍築了一圈寨壘,稱為聖安東尼奧·貝爾,許多教會也隨後建立。現今,貝爾已成為郡名,下轄聖安東尼奧市及附近城鎮,聖安東尼奧市則成為德州第三大城(2000年人口普查),居民超過一百萬人。

聖安東尼奧市無疑地是德州歷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它比美國建國也早了約半個世紀。但城市真正開始是在1731年,西班牙移民正式在此定居。接著盎格魯裔移民絡驛不絕而來,城市也不斷發展,聖安東尼奧市逐漸成為西班牙重要的海外領地之一。1821年,墨西哥由西班牙殖民地成為獨立國家,德州也是其統治範圍,於是聖安東尼奧市開始一段艱苦的奮鬥。1835年,德州民眾在歷年屢次向墨西哥當局要求民權未果之後,獨立戰爭終於在10月爆發。1836年2月23日至3月6日,展開了著名的阿勒摩戰役,德州民軍以不到200人抵抗由聖塔安納所領導近5000人的墨西哥政府軍,阿勒摩雖然在13天之後失陷,但是墨西哥政府軍也元氣大傷。當聖塔安納在大肆慶祝勝利的同時,他的參謀在日記中寫道:再多一場這種「光榮」的勝利,我們就完了。由於阿勒摩一役不但給予德州軍隊集結調度的時間,也重創墨西哥政府軍的實力,所以在同年4月,由山姆休士頓將軍領導的德州軍隊,在聖加勝多的會戰中俘虜了聖塔安納德州完成獨立建國,所以阿勒摩也稱為德州「獨立的搖籃」。

聖安東尼奧市:阿勒摩戰役 — 榮耀的13天

戰爭開始

1836年,今日的德州當時還是墨西哥的領土,2月23日早上,雖然已知道墨西哥的軍隊在聖塔安納的帶領下就快要兵臨城下,聖安東尼奧市仍呈現一片詳和優美的景色,隱約透露出暴風雨前的寧靜。突然一陣急促的蹄聲打破這一切,一人一騎由遠方疾馳而近,來人直驅寨壘大門,原來是德州志願軍派出的斥侯,他帶回來一個大夥早已預期的消息:敵軍已到,戰鬥即將開始。(下圖為阿勒摩教會正門)

Alamo Gate

阿勒摩守軍

阿勒摩寨壘內,由少數德州騎兵和附近居民組成的志願軍士氣高昂,但威廉崔維斯吉姆鮑伊心裡有數,他們帶領的這點軍力是一點機會都沒有,他們祈禱希望援軍能及時抵達、共同防守。

攻守雙方的領導者

在1834年,聖塔安納成為墨西哥總統。他廢除國會,宣稱自己是墨西哥的最高統治者,他並發誓要加強對德州的控制。阿勒摩守軍則由大衛克拉克特威廉崔維斯吉姆鮑伊共同領導,大衛克拉克特原為美國國會議員,連任失敗後來到德州威廉崔維斯德州騎兵上校,吉姆鮑伊上校是當時西部的傳奇人物。

等待增援

聖塔安納的攻擊策略是在阿勒摩寨壘外挖掘一系列的壕溝,他就可以將人馬和火炮一步步移近至寨壘牆下。在此同時,阿勒摩守軍則期望由320人、4門加農炮及彈藥糧粖組成的增援能及時抵達。但是由法農上校領導的這一支援軍才剛出發,篷車就發生損壞而不能繼續前進,守軍只能一切靠自己了。

32人冒死抵達

1824 Flag戰役第八天,32個德州志願軍冒死衝過墨西哥的封鎖線進入阿勒摩寨壘。他們告訴守軍一個振奮的消息:由59名德州代表組成的議會已正式宣告德州獨立。同時他們也帶來一個不好的消息:法農的援軍來不成了,他們就是僅有的增援。(右圖為當年飄揚在阿勒摩寨壘上的德州旗幟,稱為「1824旗」,旗上有一個被子彈穿過的彈孔,似乎告訴我們當年戰役的艱辛)。

包圍完成

聖塔安納已完成他的攻擊準備,墨西哥軍隊已進入位置,火炮也已開始不止歇的轟擊。他也命令了多次的試探衝鋒,有數次幾已攻入阿勒摩寨壘內,但都被守軍拼死逐退。

拂曉攻擊

3月6日清晨,真正的戰鬥開始了,前後不過一、兩個小時就結束了。阿勒摩守軍幾乎殲滅前兩波攻入的墨西哥軍隊 — 聖塔安納的精銳主力,但守軍的傷亡不輕,城墻也被打開好幾個缺口,等到第三次進攻號角吹起,墨西哥軍隊如潮水般湧入,阿勒摩陷落。阿勒摩不到200人的守軍完全陣亡,墨西哥軍隊死亡800餘人(有傳說高達1500人),傷亡500人以上。自此阿勒摩成為德州及美國民眾心目中自由的象徵。

聖安東尼奧市:氣候

聖安東尼奧市一年四季都很溫暖,其實應該說很炎熱才對,似乎是秋天一個月,冬天一個月,春天一個月,其它都是夏天。春天是花開的季節,若是雨水充沛,可見野花滿山遍野盛放,當然花粉過敏也分外嚴重;夏天時有 "一點兒" 潮濕,氣溫常常超過華氏一百度(攝氏四十度),紫外線強度都是超強,室外活動千萬不能忘記擦防曬油;秋天可見群蝶飛舞;冬天則非常乾燥,出門在外彷彿皮膚都裂成龜甲狀,上面都寫滿卜卦的甲骨文,此外靜電也往往將人們電的哇哇亂叫。

雖說春天和秋天是最舒適的季節,但四季如夏的聖安東尼奧市並沒有給人們多少選擇。五月、六月和十月是降雨比較充份的日子,根據統計聖安東尼奧一年中有百分之三十是晴天,百分之三十二是晴時多雲,百分之三十八是多雲,所以漫長炎夏時經常要限水。

聖安東尼奧市:風土人情

聖安東尼奧市的人文氣息相當濃厚,許多所大學及學院在此設立。全市有十五個獨立公立學區,包括一百七十餘所小學、七十餘所中學,註冊學生約二十萬名,此外,私人及教會學校約有六十所,容納二萬名學生。也有美術博物館、音樂廳和劇院,它的交響樂團在美國也頗負盛名。

聖安東尼奧市市內及聯外交通都很發達,擁有國際機場史丁生機場、三條主要州際高速公路和鐵路。下圖為車程二個小時以內的鄰近城市:

Fredericksburg Luckenbach Kerrville Bandera Boerne Castroville Gruene New Braunfels San Marcos San Antonio Watersheds of San Antonio

聖安東尼奧市的移民來自許多歐洲國家,例如:西班牙、德國、奧地利等,也帶來一個多元文化社會。西班牙文化當然影響最深,所以每年四月底都有為期十天的嘉年華會,除了白天的花車及慶祝遊行隊伍之外,晚上也有花船遊行和施放煙火;樂隊演奏明快曲風的嘉年華音樂,民眾在品嚐各式傳統食物的同時也隨著音樂扭腰擺臀起舞。德國移民也是重要的一支,德國式建築、啤酒、食物和音樂也少不了。每年二月中旬則是美國牛仔文化的展示,包括騎牛大賽及牲畜博覽會。

因為聖安東尼奧市相當依靠觀光事業,所以它的治安在美國大城市中算是非常好的,尤其是在市中心區,步行或騎自行車的警察巡邏密度很高,即使在入夜之後也能在市中心的大街上行走。例如,在馬刺隊獲得1999年度國家職籃聯盟冠軍的那個晚上,市中心區街上至少有十萬以上的慶祝人潮,但沒有發生意外或暴動,只有一個人被飛來的酒瓶砸傷。同樣的,於2003、2005、2007年度的國家職籃聯盟冠軍慶典活動中,也是薄海歡騰、舉城同慶。當然還是有些區域治安堪慮,通常旅館的服務檯會提供旅遊資訊和安全建議。

聖安東尼奧市使用的主要語言是英語,但是西班牙語嘛也通,原因是西語裔約佔聖安東尼奧市百分之六十的人口。筆者初到此地時英文甚不流利,有一次打電話至保險公司,他們聽到我結結巴巴的英語,就很客氣地問我需不需要西班牙語的翻譯,當然,他們的好意只有心領了。

全美十大城市西語裔人口百分比(2000年人口普查):

排名城市百分比
1紐約27.0%
2洛杉磯46.5%
3芝加哥26.0%
4休士頓37.4%
5費城8.5%
6鳳凰城34.1%
7聖地牙哥25.4%
8達拉斯35.6%
9聖安東尼奧58.7%
10底特律5.0%

聖安東尼奧市:聖安東尼奧河

全長240英哩的聖安東尼奧河孕育、滋潤、栽培了聖安東尼奧市的一切,它的主流起源於聖安東尼奧泉(藍洞),位於現在的聖道大學校園內,往南匯合歐勒摩溪之後,流經現在的動物園再進入市中心,就是最有名的河濱步道,再往南匯合墨丁納河轉向東流,再匯合西柏羅溪繼續東奔,直至注入瓜達魯沛河為止。

聖安東尼奧河總共經過五個郡,貝爾郡為其發源地及上游流域,它的主要的支流如下:

  • 聖佩卓溪/聖佩卓泉聖安東尼奧河的另一源頭。
  • 里昂溪,起源自貝爾郡西邊。
  • 墨丁納河,起源自墨丁納郡,由西邊進入貝爾郡後匯入聖安東尼奧河
  • 薩雷多溪,起源自貝爾郡北邊。
  • 西柏羅溪,起源自貝爾郡西北,成為貝爾郡北邊和東北邊的郡界,東流匯入聖安東尼奧河下游。
  • Marcelinas Creek,聖安東尼奧河的下游支流。
  • Ecleto Creek,聖安東尼奧河的下游支流。
  • Escondido Creek,聖安東尼奧河的下游支流。
  • Manahuilla Creek,聖安東尼奧河的下游支流。
Major creeks in San AntonioWatersheds of San Antonio

聖安東尼奧市:河濱步道

河濱步道無疑地是聖安東尼奧市中心區最繁榮的地段,也是觀光客流連忘返的地方。這條人工開鑿的運河蜿蜒數英里,河邊植滿棕櫚樹、絲柏樹及許多奇花異卉、熱帶灌木。運河兩旁則是觀光旅館、餐廳、藝品店等,其中River Center Mall是聖安東尼奧市最大的綜合商場,包括許多著名的百貨公司、珠寶店及服飾店,是女士們逛街採購的好地方;若是逛累或逛餓了,就停下來品嚐一下德州-墨西哥式食物,例如:法士達(墨西哥式烤薄牛肉)、捲餅起司碎肉捲餅塔可,以及蘸著燒砂醬玉米脆片等,不過每間餐廳都是嘉賓滿座,通常都得在門口「掛號」,然後在吧檯上先點一杯雞尾酒,或是多逛半個小時(甚至一、兩個小時)以後再回來。有些朋友們喜歡搜集好萊塢星球餐廳或硬石餐廳的T恤、別針或酒杯,可別錯過了印有San Antonio字樣的各式紀念品哦。

River Walk

或是搭乘平底遊船,聽船長暨導遊介紹河岸景致及建築。遊程約35分鐘,有三個登船處,2007年的收費為成人$7.75美元,幼兒(1~5歲)$2.00美元。

準新郎和新娘也可以考慮在結婚島上舉辦婚禮,請向公園管理處申請,電話:210-207-7275。

通常每年一月時河濱步道區的河水會換新一次(完全排乾),以清除河中的污染及雜物。2008~2013年排定時程如下:

  • 2008年1月2~9日
  • 2009年1月2~9日
  • 2010年1月3~12日
  • 2011年1月3~11日
  • 2012年1月2~8日
  • 2013年1月3~11日
  • 2014年1月2~10日
  • 2015年1月3~9日
  • 2016年1月5~11日
  • 2017年1月9~15日
  • 2018年1月8~14日
  • 2019年1月7~13日
  • 2020年1月6~12日
  • 2021年1月4~10日
  • 2022年1月10~16日
  • 2023年1月9~15日
  • 2024年1月8~14日

聖安東尼奧市:城市與河

珍珠項鍊

Bridge on San Antonio River一條河之於一個城市猶如一串美麗的珍珠項鍊之於女人。那怕這條河再小,只要有妥善的規劃,都可以使之成為引人流連望返的動人地方。而且,一條城市之河往往是一個城市發展初期的命脈,各樣的歷史文明都孕育在河的兩岸。今人若能珍惜,就可以成為城市的文化心臟。德州南部的中心聖安東尼奧市就是如此。

讓我們來看看聖安東尼奧市的珍珠項鍊 — 聖安東尼奧河吧!聖安東尼奧市德州最老的歷史古都,位在德州與墨西哥的邊境不遠,有著濃厚的拉丁美洲墨西哥的氣息。這條河注入墨西哥灣,早年是由西班牙人勢力範圍的墨西哥進入德克薩斯平原的必經之道。在三百多年前,傳教士首先來此向印地安人傳教並開拓此地,當首批拓荒者來到這個印地安人的聚落時,適逢天主教聖徒安東尼奧的紀念日,所以稱之為聖安東尼奧,河流也以此命名。延著這條河的道路也因為河的重要性而形成市集要道,他們稱之為Paseo del Rio。

經營整治

聖安東尼奧河是一條寬度不及二公尺的湍急小河,但在一片荒野的德克薩斯平原中卻是救命的水源,因此先民格外珍惜。這條河在聖安東尼奧市市中心繞了一圈成為一環狀的河道。重要的德州古蹟如阿勒摩古教會等都散布在河岸四週。如今我們看到河岸兩旁美好的河濱步道主要是經歷自1941、1960、1987年三次的維護保存計劃所創造出來的。其中主要的原始構想是建築師賀格曼於1929年所提出來,經歷六十年的長期經營而有今天的成果。

在1921年聖安東尼奧市發生了一場大洪水,促使市政府考慮將河道改到地下,並進行截彎取直工程,但賀格曼先生極力主張保留彎曲的河道,將岸邊鋪上石板路道,造人行步橋,設置商業區、公寓等設施,以形成一個河濱步道。這個意見得到當地民間之支持,並與政府合作,經由公債之發行,再加上得到中央政府(羅斯福時任總統)大力支助,於1941年完工。

由於聖安東尼奧河在歷史上曾多次氾濫成災,必須築起高約兩層樓的河堤,但為了不阻隔水岸邊人的活動,並使河道看起來不像個低窪的深谷,建築師的規劃使河堤向後退,建築物跨在河堤與河濱步道之間,並且留出不少河岸空地成為小廣場、階梯、平台、綠帶來軟化河岸。兩岸建築的高度也受到限制,還規定建築物必須向河面做特別的立面設計。現在河濱步道約有兩公里長,以30多座樓梯與上方的道路相聯,有多家國際性大飯店進駐,商業林立,並有水上遊船、公園等設施。如今它已成為最熱門的觀光據點了,每年有數百萬遊客到聖安東尼奧市來觀光,有1,000多個大型會議在這裡舉行,而河濱步道是大家的必遊之地。這是一個非常成功的河岸都市設計、古蹟保存與水資源經營管理的案例。(最新的改善計畫可參考 www.sanantonioriver.org)

詩情畫意

Boat on San Antonio River延著這條河,遊客可以在好幾處不同的碼頭乘坐到平底的遊船遊河。在中午和晚上還可以在船上用餐。河道兩旁盡是參天綠蔭,覆蓋著蜿延的小徑。小逕旁就是露天的餐廳與咖啡座,夏日傍晚在此漫步好不逍遙。每隔一百公尺左右,就有一座拱橋,使得這條河更富有詩意。步道旁的建築多是餐廳、精品店或觀光飯店。其中最有名的是La Mansion del Rio旅館,這家旅館的建築乃西班牙殖民式的,原本是百餘年前的聖瑪利學院,後來改裝加建為旅館。君悅旅館也是臨河而建,設計的建築師別出新裁引一水道由阿勒摩前的廣場穿過旅館中央,注入河道,把整個都市中重要的活動場所串連起來。1987年的再開發計劃創造出另一新的河道,在新河道的終點建起現代化的會議中心與購物中心,更加強了這條河在都市中的重要性。

傍晚是這條河最美的時後。趁著夕輝猶存而各家餐館剛把昏黃的燈光點上時,在樹蔭下吃一頓道地的墨西哥餐,捧著杯緣沾滿了鹽巴的瑪格麗塔酒,望著粼粼的水影及兩岸如織的人群,是很讓人陶醉的。河岸在墨西哥村旁還有一個水邊露天劇場,每晚都有非常精彩的爵士樂、西班牙吉他或舞蹈的表演,你可以輕易地感染到這個城市多樣文化的熱情神韻。墨西哥村原本是拓荒勞動者的社區,如今也被保存重新規劃為手工藝與藝術家的村落,在此可以買到現場製作的木雕、繪畫、陶藝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東西。Paseo de Rio是如此地迷人,以致於每年有數百萬人被吸引到這兒來,成為這個聖安東尼奧市最重要的無煙囪工業生產線。

河濱步道區及防洪設計的演進

通常每年一月時河濱步道區的河水會換新一次(完全排乾),以清除河中的污染及雜物。長度超過六公里的地下輸洪隧道,可容納100年周期的大洪水,平常可經由抽水機將水提供給河濱步道區循環使用。

下圖為1836年的聖安東尼奧河
San Antonio River, 1836
下圖為2000年的聖安東尼奧河,A,B兩處為防洪閘門
San Antonio River, 2000

聖安東尼奧市:阿勒摩巨蛋

阿勒摩巨蛋佔地十六萬平方英呎,四支主桅桿高三百英呎,用途包括籃球、美式足球、冰球、拳擊、演唱會和商展等。Alamodome它原是國家職籃聯盟馬刺隊加拿大美式足球聯盟聖安東尼奧德州佬隊的主場,最大座位數可達六萬四千餘人。自2002年末,馬刺隊遷往新建的西南貝爾球場德州佬隊則遷至休士頓並改入國家足球聯盟,而國家足球聯盟達拉斯牛仔隊曾多次選擇阿勒摩巨蛋為夏季訓練營。

參觀阿勒摩巨蛋(英文網站連結)須購門票(上圖為阿勒摩巨蛋的近攝);開放時間:每周二至周六,上午十一時及下午一時;地址:100 Montana Street。

前世今生

無中生有/乾坤大挪移:仔細觀察高速公路交流道也隨巨蛋興建而改變。

Alamodome Alamodome Alamodome Alamodome Alamodome

聖安東尼奧市:植物園

植物園

植物園佔地33英畝,內設溫室、水生植物池、花園、噴泉及自然生態區等,培育數以千計的植物。自然生態區分為:德州原產植物區美南乾旱植物區、瀕臨絕種植物區、熱帶雨林區、日本花園兒童花園形式花園聖經花園等。德州原產植物區內有一些依原樣重建的德州傳統式房屋,以描繪德州的區域性特色。

路瑟海瑟保育中心是佔地九萬平方英呎的金字塔型溫室,整棟建築有一半埋在地下,利用土壤作為絕緣體防止熱量交換(流失)。金字塔的玻璃頂端露出地面,十六英呎深的地下建築則區隔成不同的生態系,例如:熱帶雨林區、蕨類區(見下圖)、水生植物區、極地植物區……等。

Botanical Gardens

參觀植物園(英文網站連結)須購門票;開放時間:每周二至周日及例假日,上午九時至下午六時;地址:555 Funston。

日本茶花園

日本茶花園位於植物園旁邊,於1917年7月至1918年5月興建。它並不是種了許多日本茶樹或茶花,而是一個東方式庭園(略帶日本風格),有假山、步道、小橋、蓮花池、小島、日式樓臺……等等,很適合來一杯茗茶,放鬆一下身心。在第二次世界時(美國和日本為敵對國家),花園改名為中國恬適花園,至到1984年才改回原名。地址:3853 N. St. Mary's Street。

Botanical Gardens

聖安東尼奧市:動物園

動物園

San Antonio Zoo's Logo聖安東尼奧市動物園現有動物數量超過三千隻,種類超過七百種,面積超過50英畝,是北美洲第三大動物園。動物園分為非洲區、澳洲區、亞馬遜區、夜行動物區、鳥園及水族世界等,展示動物包括大象、斑馬、袋鼠、無尾熊、鱷魚、蛇、鷹、海豹及鯊魚……等,此外園內也保育許多瀕臨絕種的動物,例如白鸛、雲豹、白犀牛、加勒比海紅鶴……等。

聖安東尼奧市的動物園最早可追溯至1800年代的聖佩卓公園。於1914年由布雷根里基上校在他個人的土地上置養了北美水牛、麋鹿、鹿、猴、一對獅子及四隻熊,那些動物就成為聖安東尼奧市動物園的基礎。於1929年11月,動物園開北美風氣之先,成成第一個有無籠展示區的動物園。於1948年增加水族館,1966年增加熱帶鳥類飛行區。

參觀動物園須購門票(英文網站連結);開放時間:每日上午九時至下午五時,夏季(6-9月)延長至下午六時;地址:3903 N. St. Mary's Street。

布雷根里基公園

Brackenridge Park布雷根里基公園聖安東尼奧動物園比鄰,佔地343英畝。公園有內許多活動,風景如畫的聖安東尼河發源自公園北邊,潺潺而下。樹道下可以騎自行車、騎馬和步行。另有休閒節目如:踩踏船、釣魚、野餐。公園內還有德州歷史最久的布雷根里基高爾夫球場,此外另有運動場、馬廄和3.5英哩的小型火車(1963年仿真蒸氣車頭)之旅。公園只在某些時段中允許遊客在園內紮營。地址:3910 N. St. Mary's Street。

聖安東尼奧市:布勞尼格湖、卡拉弗芮思湖

布勞尼格湖位於聖安東尼奧河的支流,面積廣達1,350英畝。座落其鄰的卡拉佛芮思湖,面積更達3,100英畝。它們是垂釣者的天堂,特別以大型鱸魚聞名。兩湖位於聖安東尼奧市的東南,均以大壩攔成,做為聖安東尼奧市火力發電的冷卻水的蓄水湖,因此,湖水終年保持溫暖。

兩個湖區均由聖安東尼奧河域管理區(英文網站連結)負責營運,可供露營、野餐、步道健行,需購門票,同時有船隻出租及垂釣指南服務,但不可在此游泳及滑水。此地常見的鳥類有白翼鴿黑頸燕鷦鷯等。

Braunig Lake & Calaveras Lake

聖安東尼奧市:博物館、劇院

聖安東尼奧藝術博物館

The logo of San Antonio Museum of Art

San Antonio Museum of Art聖安東尼奧藝術博物館(英文網站連結)是一個很年輕的博物館,1981年才正式開張,由一幢六層樓的釀酒廠(1883年)改建完成。它的展示品包括:前哥倫布時期、美洲印地安人、西班牙殖民時期、近代美國的油畫、雕刻、攝影、傢俱及裝飾等,偶而由其它大型博物館借品展出。(由於它很年輕,展覽品仍待擴充)。參觀博物館須購門票,周二下午四時至八時免費;開放時間:每天上午十時至下午五時,周二延長至晚上八時,周日中午十二時才開始;地址:200 W. Jones Ave。

尊爵劇院

Majestic Theatre尊爵劇院(英文網站連結)於1929年首度建成,是當時德州第一大、全美第二大的劇院,於1974年關閉,於1989年再度開張,成為聖安東尼奧市的藝術表演中心,有2,311個座位。它的建築混合了巴洛克和西班牙教會的風格,而壁飾和雕花卻又帶有希臘及羅馬風味,所以列名為國家古蹟之一。每年九月至次年六月為聖安東尼交響樂團的表演季節,知名的小提琴家林昭亮先生多次在此登台。近年來在尊爵劇院演出包括:美女與野獸西貢小姐悲慘世界等著名百老匯歌劇。地址:212 E. Houston Street。

麥克奈夫人博物館

McNay Museum麥克奈夫人博物館(英文網站連結)佔地約2.3英畝,於1920年代建成,原是麥克奈夫人的家,在1954年成為德州第一個近代藝術博物館。麥克奈夫人學習的是藝術,於1950年去世時遺囑捐贈其蒐集的藝術品和這棟有2層樓、24個房間、8000多平方呎的西班式殖民式豪宅。博物館室外環饒著熱帶樹林、噴水池、椰子林、雕刻品,紅瓦深綠相映,美麗又安靜。館內有志工引導,先上樓觀看麥克奈夫人生平、博物館歷史和內容的介紹影片,接著由樓上到樓下各房間,介紹價值連城的著名藝術品。麥克奈夫人主要收集的是19~20世紀名家,如高更梵谷霍普歐姬芙畢卡索波拉克雷諾瓦等人的作品。除現有藝術品14,000餘件外,另有300個座位閱覽大廳和藏書30,000冊的研究圖書館。參觀免購門票,但希望每名成年參觀者樂捐5元。周一:不開放,周二、周三及周五:上午十時至下午四時,周四:上午十時至晚上九時,周六:上午十時至下午五時,周日:中午十二時至下午五時。地址:6000 N New Braunfels。

聖安東尼奧市:日落車站

The logo of Sunset Station

日落車站 (英文網站連結)座落於聖保羅廣場區,原先是南方太平洋鐵路公司的集運站 。在18世紀時聖保羅廣場區聖安東尼教會的農作區域,供應整個社區的糧食。在19世紀時本區成為貿易中心,於1877年鐵路開通,由舊金山經過聖安東尼奧抵達紐奧良日落車站則建於1902年。

Sunset Station現在日落車站展示許多火車頭,最著名的是一輛1916年的蒸汽引擎火車。原宏偉的車站大廳,現在取名為Lone Star Pavilion,是12000平方英呎的室內廣場,經常舉辦各式活動,例如:藝人(團體)的表演、拳賽或是馬刺隊的球迷之夜等等。Sunset Saloon則有德州道地的鄉村音樂團體現場唱奏,還有吧檯、撞球檯、電視牆等等。想要流汗熱舞的朋友則不要錯過Club Agave的拉丁風味舞曲。Studio 794則是電子聲光音樂廣場,有一個700平方英呎的舞池,還有各式電動遊戲機檯。本區也有各式餐廳,當然是以德墨式餐點最具特色,想吃牛排者不妨至茹絲葵經典牛排之家,肋眼、丁骨、腓力、龍蝦都是香嫩可口。地址:1174 E. Commerce Street。

聖安東尼奧市:賀米斯園區、 德州文化中心、市立演奏廳

賀米斯園區

1968年德州舉行世界博覽會時規劃興建了賀米斯園區,其中的地標就是高達750英呎的美洲之塔(英文網站連結),塔頂為旋轉餐廳、4D立體電影院及一層觀景台(門票包括不含餐飲),地面上則是人工瀑布花園。

HemisFair Park

岡薩雷茲展覽中心

1968年落成的岡薩雷茲展覽中心賀米斯園區的一部份,緊鄰河濱步道。每年主辦超過300種各式活動 ,接待各項年會暨展覽來賓超過75萬名。展覽中心的樓板面積超過1,300,000平方英呎,四層挑高建築,有59間大小會議廳(室)、4個大會堂、3個宴會廳、七個接待區、以及440,000平方英呎展示空間。

Henry B. Gonzales Convention Center

德州文化中心

德州文化中心(英文網站連結)也座落於園區內,介紹由26個不同種族及文化所形成的德州歷史,包括這些種族的根源、語言、食衣住行、音樂及慶典等。每年農曆新年時會舉辦亞洲節,筆者曾多次去當場「揮毫」,唬唬老美!德州文化中心隸屬於德州大學聖安東尼奧分校 ,參觀須購門票,開放時間為每周二至周六上午十時至下午六時,周日中午十二時至下午五時。地址:801 South Bowie Street

Institute of Texan Cultures

市立演奏廳

市立演奏廳莊嚴堂皇的外表下歷盡風霜,它興建於1926年,1979年慘遭回祿,內部裝璜付之一炬,經過1985年的復原整修,它現在結合了歷史建築的華美和最新科技的便利。市立演奏廳位於市中心,但由岡薩雷茲展覽中心管理,主演奏廳有將近5,000個座位。建築挑高的大會堂的面積為34,848平方英呎,適合舉辦中型展覽及年會。大小會議室、川堂及東、西兩翼可供不同型式集會之用。

San Antonio Municipal Auditorium

聖安東尼奧市:墨西哥村、市集廣場

墨西哥村

The logo of La Villita, Historic Arts Village

La Villita墨西哥村(英文網站連結)的西班牙原文 的意思就是小村莊。它位於河濱步道區旁,它是聖安東尼奧市最早的社區。原來是西班牙駐軍搭建的草房,於1819年為大洪水沖毀。重建時使用磚、石塊等耐久材料,現在就是依1840年代「老聖安東尼奧市」原樣修復的建物,包括一座建於1844年的教堂(見右圖)。墨西哥村於1836年的阿勒摩戰役時,是聖塔安納將軍的加農炮陣地。村內現在有許多藝術家及手工藝師傅的工作室,製作手工編織的毛毯或地毯、燭台和銀器等,其風格則揉合了印地安及西班牙文化。這裡也是每年四月嘉年華會老聖安東尼奧市夜宴的舉行地點。

市集廣場

The logo of El Mercado, San Antonio

市集廣場(英文網站連結)的西班牙文是「El Mercado」,它充滿了墨西哥風味,市集內販售的是墨西哥彩陶和印地安彩陶、銀鐲及銀飾、各式皮件、草帽及草蓆、木雕和手工編織的毛毯或地毯等。市集內有一家聖安東尼奧最老的藥店,一個農夫市場區,一個墨西哥美食區,一個拉丁文化博物館,當然還有販賣紀念品、T恤的商店。周末及假日時 (一月及二月除外),廣場上還有拉丁舞蹈及歌曲演出。

下圖(A)拉丁文化博物館,(B)紀念品街,(C)墨西哥商品街,(D)農夫市場廣場(墨西哥商品街、室內表演區及食堂),(E)著名餐廳,(F)藝廊,(G)辦公室,(H)著名餐廳

El Mercado, San Antonio

聖安東尼奧市:聖費南度教堂、 西班牙總督府

聖費南度教堂

聖費南度大教堂(英文網站連結)興建於1938年。它在1828至1868年經歷多次天災人禍:1828年遭受回祿;1835年遭受炮擊,屋頂受損、牆壁滿佈彈孔;1836年聖塔安納將軍在教堂頂上懸旗威懾阿勒摩內的守軍 —「不留活口」;1858年屋頂崩塌;南北戰爭時再度遭受回祿。1926年聖安東尼奧教區升格,主教駐鍚於聖費南度大教堂。此後再經過多次整修,於1977年恢復全貌。教宗約翰保祿二世曾於1987年的9月13日到訪。

San Fernando Cathedral, San Antonio

西班牙總督府

1772年,西班牙將聖安東尼奧市定為德州首都,興建了十個房間的總督府,供總督及駐軍軍官居住。建築為典型西班牙殖民式,雕花木門、低樑天花板、拼花瓷磚前庭及葡萄藤架。參觀須購門票;開放時間:周一至周六為上午九時至下午五時,周日上午十時至下午五時;地址:105 Military Plaza at Camaron Street(市政大廳西北隅)。

Spanish Governor's Palace, San Antonio

聖安東尼奧市:山姆休士頓基地

Fort Sam Houston山姆休士頓基地(英文網站連結)設立於1876年,它見證了美國陸軍的演變,從早期的騎兵及步兵進步到空中騎兵及裝甲機械部隊。它現在是美國陸軍第五軍團和布魯克陸軍醫療中心的總部,基地內也展示各式戰車、火炮、直昇機及火車車箱改裝的野戰醫院。基地除辦公及訓練區域及宿舍外,開放自由參觀。(註:在911事件之後,進入基地要接受嚴格檢查。)

基地內有兩個小型展覽館,分別是陸軍展覽館醫療展覽館陸軍展覽館內展示了自1845年至今所有駐紮於聖安東尼奧區域的軍隊歷史,也展示山姆休士頓基地的演變及任務。每周三至周日上午十時至下午四時開放自由參觀,地址為 Bldg. 123 on S-4 Road。

醫療展覽館在1989年自華盛頓特區遷來聖安東尼奧,館內展示美國陸軍醫療二百多年的歷史,包括美國獨立戰爭至現在的醫療設備、車輛等。每周三至周日上午十時至下午四時開放自由參觀,地址為 Bldg. 1046 at Harry Wurzbach and Stanley Roads。

聖安東尼奧市:威廉國王社區

King William Historic District Map

威廉國王社區(英文網站連結)距離聖安東尼奧市市中心不遠,位於聖安東尼奧河南岸,是1860年代的"高級住宅 - 副都會區",多半是由1840年代來此的德國裔移民所建立。社區以1870年代的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King Wilhelm I)命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美國和德國為敵對國家)短暫改名,戰後恢復原名,但改以英文拼法(King William)。於1967年代成為德州第一個歷史保存社區。區內住宅大多有以下特徵:

King William Historic District Building

每年春天時,社區還舉辦威廉國王園遊會,有慶典遊行及各式小吃攤位,但酌收"買路錢"補充社區維護基金。2008~2014年的舉辦日期如下:

  • 2008年4月26日
  • 2009年4月25日
  • 2010年4月24日
  • 2011年4月23日
  • 2012年4月28日
  • 2013年4月27日
  • 2014年4月26日

聖安東尼奧市:西班牙古教會

十八世紀的時候,聖方濟修士沿著聖安東尼奧河建立了一系列的教會,它們代表了西班牙人在新世界開拓的努力成果 — 牢牢控制了墨西哥及其北方畛域。(此區域也是天主教古教會在北美洲最密集的區域。參考下圖,實心方格代表教會,空心方格代表具有寨壘保護的教會)。

Texas Missions Map

當時此區域有許多傳說,吸引了許多西班牙征服者由墨西哥北上,越過德墨邊境的大河進入德州,尋找不存在的黃金財富,當他們遇到了德族印地安人(德州州名的由來),才瞭解這片處女地並沒有失落的金城。不過當發財夢醒時,反而更促成西班牙人進一步在北方畛域殖民,因為他們有更重要的任務 — 教化在他們眼中是「野蠻、未開化」的印地安人成為上帝的子民,而設立天主教教會正是引導原住民進入西班牙社會的第一步。

天主教是西班牙文化的一部份,可以說是西班牙的國教,在新世界傳教是由國王直接資助和控制,教會一方面是「淨化」原住民心靈的先驅,另一方面要協助西班牙王權向北方畛域的拓展。當教會的規模逐漸成長時,就開始圈築石牆寨壘,並駐紮軍隊或民團以自我保護或向外擴張。教會此時不止是前線居民的信仰中心,其目的也在減少印地安文化轉換為歐洲文化時所產生的衝擊。

由於法國勢力不斷由路易斯安納州向西擴展,西班牙遂在備感威脅的情況下加快其殖民腳步,首先在德州東部建立六個教會。由於覺得它們和墨西哥距離太遠,聖方濟修士於1718年又在中點站的聖安東尼奧河建立了聖安東尼奧教會(後稱為阿勒摩)。其實西班牙的探險家早就注意到這個翠綠的溪谷,它有著充沛的水源和木材,唯一缺點是附近居住著許多柯族印地安人。在聖方濟修士眼中,這反而是更好的機會,所以於1720年又建立了第二個教會(聖荷西教會)。當德州東部的教會經歷了乾旱、瘧疾及法國人入侵等天災人禍後,其中三個教會於1731年也遷至聖安東尼奧河河谷。這一系列由寨壘保護的教會迅速發展,而成為西班牙在德州殖民的最成功見證之一。

在1745至1775年是這些教會最繁榮的時期,西班牙移民和歸化的印地安人和平相處,商業及經濟也蓬勃發達。在此之後由於阿帕契族印地安人和卡曼契族印地安人也在此區域活動,教會在缺乏足夠的武力保護下日漸萎縮;而歐洲人帶到新大陸的流行疾病也使附近印地安人的人口日漸淍零,更加速了教會的沒落。在1793年時所有的教會都「還俗」了,(另一說法是1824年),土地重新分配給印地安人,教堂也由非神職人員管理。今天,從半圮的石牆和廣大的地基可以看到過去它們的輝煌、它們的沒落,以及當年西班牙人及歸化的印地安人的生活方式,聖安東尼奧的教會遺跡代表的德州發展歷史的一頁。

聖安東尼奧市:柯族印地安人

Coahuiltecan的發音蠻難唸的,柯-偉兒-太肯。他們包括許多居住在聖安東尼奧附近的小部落,以在林中狩獵及撿拾果實為食物來源,歷史學家統稱他們為柯族。他們如何能從依照大自然韻律生活的民族轉為簡樸嚴苛的教會居民是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他們散住在德州南部至墨西哥東北部的地區,雖然使用不同的方言和不同的宗教儀式,但是他們有著許多共通點。部落的基本單位可以只是一個大家庭,若是食物來源充裕時會聯合數個家庭。男人狩獵帶回家的是鹿、野免和蛇,偶而包括北美野牛;女人及小孩則撿拾水果、核果、豆子、薯類或植物的種籽以補充食物來源。

當空閒的時候,他們會彩繪他們的小屋,或是在織席上小憩。身上穿著以皮衣為主,腳上則穿著編織而成的拖鞋。會使用弓箭,編網補魚,掘地用杖,運用磨利的石刀收割和準備食物。他們會製作簡單的陶器,編製各種精巧的提籃以貯存及運送食物。有特別的送亡儀式,狩獵及撿拾季節開始及結束時都有特別的慶典。

教會改變他們的生活之前,柯族人已受到來自北方遊牧部落的入侵壓力。一個更不吉祥的威脅是當西班牙人來到時,也帶來歐洲的流行疾病,造成人口銳減、十室九空。在這種惡劣情況下,他們選擇接受修道士帶來的新信仰,教會提供食物和庇護,他們所提供則是勞動力和歸化為上帝的子民。

教會生活的主要戒律是:信仰、社會和道德。所以整個教會的建築配置也是以統一生活為基準,印地安人接受教會的管理,與移民共同生活。雖然有些歸化的印地安人離開聖安東尼奧教會而選擇遊牧生活,但更多的印地安人接受天主教信仰,並積極參與西班牙社區活動。

聖安東尼奧市:聖安東尼奧教會國家歷史公園

自1920年起,聖安東尼奧市就開始努力保存教會遺跡及建築,德州野生動物及公園處也在管理維護上投注許多心力。1978年,國會要求聯邦政府將聖安東尼奧教會遺跡宣布為國家歷史公園(英文網站連結),由國家公園處作整體的規劃,以提供更穩定的古蹟維護,並沿著聖安東尼奧河建立步道(車道)連結各個教會,不過在雨季時或暴雨過後,部份道路可能會關閉。各教會(阿勒摩例外)在元旦、感恩節及聖誕節關閉,其餘時間全年開放:每日上午九時至下午五時。在聖荷西教會並設有遊客中心,提供解說服務。由於教堂現在仍提供附近居民信仰服務,參觀時不要打斷進行中的儀式或做出不莊重的行為。河道玩耍時注意自己及兒童的安全;儘量不要離開步道的範圍,若被德州火蟻螫到保證又痛又癢又腫好幾天,體質過敏的人可能要住院治療。

San Antonio Mission Region MapSan Antonio Mission Detail Map

聖安東尼奧市:聖安東尼奧教會

聖安東尼奧教會(後稱為阿勒摩)建立於1718年,現在的建築完成於1724年。1793年時西班牙統治當局將它「還俗」,土地分配給原居住於教會的印地安人。這些留下來的居民繼續在這片土地上耕作,聖安東尼奧市就在他們的辛勤工作中逐漸發展成長。

在1800年代早期,西班牙在原教會寨壘內駐紮一隊騎兵,士兵們稱原教會建築為阿勒摩(西班牙文的意思是北美洲白楊樹),以懷念他們在墨西哥的故鄉,駐軍的指揮官並在營房內設立了德州第一個醫院。在墨西哥獨立戰爭期間,革命黨和保皇黨都曾佔領過阿勒摩;之後墨西哥士兵也繼續鎮守阿勒摩

Mission San Antonio de Valero, The Alamo

在1835年12月,班米蘭帶領德州革命軍偷襲由馬林普菲多將軍帶領的800餘名墨西哥駐軍,經過五天的逐屋戰鬥,墨西哥西士兵死亡160餘人,其他人則投降並被遺回墨西哥。德州革命軍擄獲廿餘門火炮之後,依原訂計畫是要撤離聖安東尼奧市山姆休士頓將軍會合,但是墨西哥統治者聖塔安納將軍聞訊時又驚又怒,雖在冬季仍立刻集兵8000人北上。革命軍考慮到廿餘門火炮及彈藥搬運不易,山姆休士頓將軍需要時間召兵買馬,而且聖安東尼奧市是當時德州首府,具有政治上意義,遂決定固守原已強化工事的阿勒摩。雖然在次年3月他們全部犧牲,但阿勒摩從此名留青史,成為自由的象徵。

阿勒摩(英文網站連結)開放參觀時間:除了聖誕夜和聖誕節之外全年開放。周一至周六:上午九時至下午五時卅分,周日:上午十時至下午五時卅分。地址:300 Alamo Plaza, San Antonio, Texas

聖安東尼奧市:康熙普生教會

康熙普生教會建立於1731年,整個建築花了二十餘年才完成。二百多年以來,宏偉的教堂和其聳立的圓頂雙塔一直是附近居民的信仰中心。各種幾何圖形彩繪裝飾了整個建築表面,但經歲月摧殘皆已褪色不復當年光采。修道士康熙普生教會舉行各種天主教儀式,努力地改變印地安人的傳統信仰。教堂兩旁的拱廊也繪有許多天主教故事,例如耶穌降生圖。

當年修道士為了堅定歸化印地安人的天主教信仰,許多神職人員也由印地安人擔任,教區管理工作也由印地安人負責。所以現在康熙普生教會的教區的一些牧師還是當年印地安人的後裔。康熙普生教會的地址:807 Mission Road。

Mission Nuestra Señora de la Purisima Concepción

聖安東尼奧市:聖荷西教會

1720年時,安東尼奧米蓋修士結束他在德州東部不成功的教會,在此建立聖荷西教會,之後成為德州最大也最廣為人知的教會。經過初期的慘淡經營,聖荷西教會居民增加至300多人,他們辛勤耕作和飼養牲畜不但自給自足,也使聖荷西教會蓬勃發展成為當時的社會及文化中心。在1777年,一個訪客形容聖荷西教會的建築為「教會中的女皇」。由於聖荷西教會的富裕,自然成為鄰近的阿帕契族印地安人和卡曼契族印地安人攻擊的目標,在二、三名駐防士兵的教導下,這些居民學習自我保護的技能。印地安人原已熟嫺弓箭的使用,他們更進一步學習火槍及刺刀的使用方法。雖然放養於田野中的牲畜偶爾仍會被掠奪,但聖荷西教會本身幾乎是堅不可破,為前線居民提供最好保障。

教堂興建時間約為1768~1782年,教堂北牆外的麵粉磨坊興建於1790年。現在,整個聖荷西教會建築都依原樣修復,包括教堂、印地安人住屋、穀倉、工坊和外牆等。教堂外牆也有各式彩繪和石雕,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玫瑰花窗(Rose Window),展示極高的美學及工藝技巧。

Mission San Antonio de Valero, The Alamo

聖荷西教會(或是其它教會)的營區配置呈南北向的長方型,教堂大門朝西,教堂前面是墓園,修道士則緊鄰教堂居住,士兵們住北方房舍,歸化的印地安人住東、南、西三方房舍,西北角是穀倉,沿著廣場周圍有一圈鋪有石板的車道。

Layout of Mission San José y San Miguel de Aguayo

聖荷西教會的地址:6539 San José Drive。

聖安東尼奧市:聖璜教會

Mission San Juan Capistrano聖璜教會的前身是在德州東部另一個聖荷西教會,於1731年遷至聖安東尼奧河河谷。當時由聖璜教會所經營的農場和牧場,充份供應周圍社區所需要的農產品。

聖璜教會是一個自給自足的社區,印地安農夫在築有灌溉渠道的農場上種殖玉米、豆子、胡瓜、甜薯、少許甘蔗等作物;石牆外的果園和花園提供各式蜜瓜、南瓜、葡萄和辣椒等;歸化的印地安人也是優秀的工匠,他們生產各式鐵器、木器、衣服及皮件。此外,在西南邊數里外的巴達牧場則放養牛、羊,1762年的紀錄指出當時牛、羊各有3500多頭。

Mission San Juan Capistrano這些農產品不止供應各教會日常所需,也供應前線居民及駐軍的日常食物。聖璜教會也將多餘的農產品銷往其它城市,東方及於路易斯安納州,南方及於墨西哥柯省。當其它的教會受到傳染病和印地安人攻擊時,聖璜教會繁榮的經濟和商業網路使它多捱了許多年。

聖璜教會艾斯巴達教會聖安東尼奧河各自建有水壩、引水道和溝渠,灌溉教會周圍的土地,後來盎格魯裔移民、德國移民和義大利移民繼續沿用。

聖璜教會的地址: 9101 Graf R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