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本文摘自交通部於民國八十年出版的「揭開地球的面紗」宣導手冊。
久旱不雨,造成河川乾涸,植物枯萎,常對人類生活構成不便。
田園里綠油油的稻田,五彩繽紛的花草樹木茂盛的開放著,小 孩們打著赤腳在小溪中戲水、抓魚,這是一幅多美麗的圖畫。但如果有一段時間不下雨了或是雨少了,水稻無法耕作,花草樹木因缺水而枯死了,小溪也乾枯了,沒有魚也沒有小孩在溪邊玩耍了,甚至我們的飲水都發生問題了,還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
其實以台灣的地理位置和地形而言,北部地區雨量充沛,是不容易發生缺水的乾旱現象,但中南部在每年十月到第二年四月,東北季風盛行時期,因為氣流是由台灣東北方吹來,受到中央山脈阻擋,在背風面的中南部就很難下雨,形成長達七個月的少雨季,因此百分之八十的水源,都集中在五、六月間的梅雨季和夏季的季風雨以及颱風雨,形成了明顯的雨季和乾季。
水庫的儲水有調節乾季和雨季雨量供應差距的功能。
在乾季所用的水,是靠雨季時水庫積存下來的,但如果雨季的雨量不足,水庫蓄水量少,很快就會有乾旱。如雨季雨量充沛,但水庫蓄水量有限,為應付乾季長期的用水,到春天時各水庫的水已剩不多,水位也降到最低,在此情況下,只要五、六月的梅雨季降雨不明顯或遲來,也同樣會立刻發生乾旱,所以台灣幾乎每年都會發生乾旱,只是嚴重程度和範圍大小不同而已。
0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