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開始
1836年,今日的德州當時還是墨西哥的領土,2月23日早上,雖然已知道墨西哥的軍隊在聖塔安納的帶領下就快要兵臨城下,聖安東尼奧市仍呈現一片詳和優美的景色,隱約透露出暴風雨前的寧靜。突然一陣急促的蹄聲打破這一切,一人一騎由遠方疾馳而近,來人直驅寨壘大門,原來是德州志願軍派出的斥侯,他帶回來一個大夥早已預期的消息:敵軍已到,戰鬥即將開始。(下圖為阿勒摩教會正門)
阿勒摩守軍
阿勒摩寨壘內,由少數德州騎兵和附近居民組成的志願軍士氣高昂,但威廉崔維斯和吉姆鮑伊心裡有數,他們帶領的這點軍力是一點機會都沒有,他們祈禱希望援軍能及時抵達、共同防守。
攻守雙方的領導者
在1834年,聖塔安納成為墨西哥總統。他廢除國會,宣稱自己是墨西哥的最高統治者,他並發誓要加強對德州的控制。阿勒摩守軍則由大衛克拉克特、威廉崔維斯和吉姆鮑伊共同領導,大衛克拉克特原為美國國會議員,連任失敗後來到德州。威廉崔維斯是德州騎兵上校,吉姆鮑伊上校是當時西部的傳奇人物。
等待增援
聖塔安納的攻擊策略是在阿勒摩寨壘外挖掘一系列的壕溝,他就可以將人馬和火炮一步步移近至寨壘牆下。在此同時,阿勒摩守軍則期望由320人、4門加農炮及彈藥糧粖組成的增援能及時抵達。但是由法農上校領導的這一支援軍才剛出發,篷車就發生損壞而不能繼續前進,守軍只能一切靠自己了。
32人冒死抵達
戰役第八天,32個德州志願軍冒死衝過墨西哥的封鎖線進入阿勒摩寨壘。他們告訴守軍一個振奮的消息:由59名德州代表組成的議會已正式宣告德州獨立。同時他們也帶來一個不好的消息:法農的援軍來不成了,他們就是僅有的增援。(右圖為當年飄揚在阿勒摩寨壘上的德州旗幟,稱為「1824旗」,旗上有一個被子彈穿過的彈孔,似乎告訴我們當年戰役的艱辛)。
包圍完成
聖塔安納已完成他的攻擊準備,墨西哥軍隊已進入位置,火炮也已開始不止歇的轟擊。他也命令了多次的試探衝鋒,有數次幾已攻入阿勒摩寨壘內,但都被守軍拼死逐退。
拂曉攻擊
3月6日清晨,真正的戰鬥開始了,前後不過一、兩個小時就結束了。阿勒摩守軍幾乎殲滅前兩波攻入的墨西哥軍隊 — 聖塔安納的精銳主力,但守軍的傷亡不輕,城墻也被打開好幾個缺口,等到第三次進攻號角吹起,墨西哥軍隊如潮水般湧入,阿勒摩陷落。阿勒摩不到200人的守軍完全陣亡,墨西哥軍隊死亡800餘人(有傳說高達1500人),傷亡500人以上。自此阿勒摩成為德州及美國民眾心目中自由的象徵。
0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