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1814年英軍縱火燒毀白宮時,老天爺下了一場大雷雨,才使白宮不至於片瓦無存。面對僥倖保留下的殘桓斷壁,國會裡某些人士嚷嚷著乾脆完全夷平算了,然後遷都別處。不過當時民眾對戰爭感觸仍深,是他們的愛國情緒把白宮保留(重建)下來。
到了1864年,住都局長宣佈白宮的屋況已不適合居住。不過當時的房客林肯總統繼續居住在內。
三年之後,相關官員考慮白宮隨時可能傾塌,他們擬出一個計畫,將白宮移往郊區一塊數百英畝的土地上。這將是一座美侖美奐的總統官殿,具私密及安全性,遠離喧囂的華盛頓特區市中心。不過在格蘭特上任之後,他和夫人茱莉亞喜歡住在原來的白宮裏,搬家計畫就此腰斬。
到了1881年,新上任的亞瑟總統則被白宮頹圮待修的情況嚇壞了,他說:「我不會住在像這樣的屋子裡。」亞瑟建議將舊屋拆除,在原址重建一模一樣的新白宮。參議院贊成這個議案,不過眾議院一直反對。
雖然拆除之聲不斷,這座「主權在民的房屋」繼續矗立在原地,至今由然。
註一:無法向國會要到一座新房子,亞瑟總統花費了近10萬美元修繕白宮,還請著名的設計師蒂芬尼設計內部裝璜。因此,約有26輛拖車之多的舊傢俱及用品被整理出來公開拍賣。
註二:於1948年時,白宮又到了頹圮邊緣,二樓的一具鋼琴掉落至一樓的餐廳內。這一次白宮被徹底的開心剖肚,只有外牆依舊維持原樣,保留人們對總統官邸的記憶。
註三:哈里遜總統夫人曾建議白宮增加兩側廂房,如此會大幅改變白宮外觀,但該計畫無疾而終。
0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