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聖鮮師」孔子開了中國歷史上最大也是最老的補習班,補習班制度完備,影響後世深遠。例如其對補習費的詳細規定:
- 十五而志於學:要進補習班者必須繳交白銀十五兩報名費
- 三十而立:繳交白銀三十兩只能站著聽課
- 四十而不惑:繳交白銀四十兩,上課時會解說到讓你沒有問題為止
- 五十而知天命:繳交白銀五十兩,可以知道明天小考的命題
- 六十而耳順:繳交白銀六十兩,除了上述優待外,老師還會解說到讓你聽得很舒服
- 七十則從心所欲:繳交白銀七十兩,上課時隨便你要站著、坐著、趴著、滾來滾去都不管你
補習班的文宣張貼出去後,報名者絡繹不絕、蜂擁而來。但是學生們進了補習班一段時間後,漸漸的發現了一些事:
因為孔子和他的妻子是因父母之命、媒灼之言而結婚的,婚前並沒有深入的交往。婚後才發現原來孔子是大男人主義,而妻子的個性也極剛強,所以兩人感情很不好,尤其是從孔子講了「唯小人與女子之難養也」後,兩人更勢同水火。
有一天孔子從補習班回家後照例又翹起二郎腿看竹簡新聞,還叫妻子煮飯給他吃,妻子很不高興就隨便煮煮,孔子看了就很生氣說「肉不正不食」。妻子心想你不吃那我自己先吃了,孔子更生氣,就說「有酒食先生饌」。妻子吃完後也不洗碗,餐具就丟著桌上,孔子就更火大,夫妻兩人吵得不可開交,此時剛好幾個學生來到老師家,看見師父師母吵架,趕緊打圓場幫忙把碗洗乾淨,所以說「有事弟子服其勞。」
一學期過去了,學生慢慢發現一件事,很奇怪怎麼來補習班這麼久,老師好像都沒教什麼東西。每次孔子都會要求學生發表意見,等到所有學生都講完了,輪到孔子的時候,大家心裡都想著終於可以從老師這邊學到一些道理、增長些智慧了,可是孔子卻都只淡淡得說:「吾與某某同」,例如有一次黃昏時,大家一起到郊外去玩,孔子就說:「我們來講講大家的志願」,子路就先講了,仍後一直輪下去,結果最後孔子只說:「吾與回同」,大家一聽都傻眼了。回學校後,班長子貢就提議開班會,討論後大家都覺得如此下去不是辦法,就決議請孔子蒞臨解釋。孔子來了,他就說了一句話,大家聽完後都目瞪口呆不曉得該說什麼,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你們為什麼一定要我教哪?你們也可以自己當自己的老師啊!
老師如此,無奈補習費已經交了,只好再待下去。沒想到老師不盡責也就罷了,還不懂待人處事,到處得罪人,竟搞到在魯國待不下去。那時後正值封建專制,一人出事親朋好友也要跟著倒霉,所以學生們只好跟著老師到處流浪, 史稱「周遊列國」。
曾子晚年時回想起這一段求學過程非常後悔,為了避免後代的人再被補習業者所騙,特別交代他兒子把這一段事情記錄下來,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今天能看到「論語」的原因了!
0 留言:
張貼留言